時間如水流,2021年已經悄然逝去,迎接我們的是嶄新的2022年。2021年,可能對于每個人的意義都是不同的,但總有一些時刻,全民能共同關注一個事件,共享一種情緒,共存一份信念。所以,我們來回顧一些2021年發生的主要事件。
一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作為一部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法律,民法典的實施,在我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作為新時代的法典,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的權益得以實現。民法典的到來,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更加有序,讓社會更加和諧。
二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在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多重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全年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又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四月,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在海南博鰲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與會嘉賓圍繞世界大變局、全球治理、“一帶一路”合作這三個關鍵詞發表了重要的見解,會議取得了非常積極的成果,凝聚了攜手攻克疫情、加強全球治理的力量,發出了維護多邊主義、加強溝通協作的呼聲,探討了恢復世界經濟、促進共同發展的方向。
五月,“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于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用3畝地產出4畝地糧食,大幅度提高現有水稻單產和總產。20多年來,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總和。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面積達3000多萬畝,他因此被海內外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禾下乘涼夢,倉滿無饑恐。粒粒皆辛苦,后輩不敢忘。”
六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實施。我國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兩部法律,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七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八月,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以9.83秒刷新亞洲紀錄。蘇炳添作為一名黃種人,能夠在100米賽道上和黑人白人選手同場競技,這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九月,九一八事變90周年。1931年9月18日晚,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卻反誣中國軍隊所為,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90年了,硝煙散去,警鐘長鳴。
十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具有空間站的完整的建造和使用的能力,并且展示我國具備載人航天的實力。
十一月,2021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成功舉辦。進博會的舉辦有利于促進世界各國加強經貿交流合作,促進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增長,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
十二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20年來,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中國與世界經濟不斷融合,世界給中國帶來了新機遇,中國給世界貢獻了新力量。
再見,2021年,你好,2022年,在新的一年里,愿你與一切美好不期而遇!2022年,吾輩當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