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停車廣場的一旁,坐落著一家剛剛好的民宿小院兒——今夜小筑。說它剛剛好,除了位置剛剛好,大小剛剛好,風(fēng)景剛剛好以外,我的心情也剛剛好,一切要隨心所欲,卻又剛剛好……
我一直感嘆起這個小院名字的人真是頗具匠心,真諦或許跟剛下車子后石墻上的牌匾有關(guān)系——舊事三舍。猜到這里一定是修行,修心的圣地,來這里的人無一不是如釋負(fù)重,我在牌匾下佇立了許久,冥想中全是“退避三舍”、“舍得”等等諸如此類辯證的文字,細(xì)品確實有很深的味道,我們應(yīng)該適時的找個地方,真正打開自己,和自己對話,如果放不下,怎么能再拿起來。
腳踏鵝卵石鋪的小路,沿著錯落有致地木樁排的柵欄順勢而上,柵欄旁有瓜秧等藤類植物爭相探出頭來,一條乖巧的柴犬搖著尾巴,親切的感覺像回家了一樣。陡坡路有三十余米,還沒來得及氣喘吁吁,就和靜謐地小院兒撞個滿懷,沒錯,是我“打擾”到它了。小屋和院子總共百余平米,屋子外墻沒有過多裝飾,兩臺仿古的門燈鑲在屋門兩邊墻上,右側(cè)門燈下有塊木牌,木牌雖不大,“今夜小筑”四個字卻格外醒目,映襯著小院兒剛剛好。
進(jìn)屋右手邊一把能搖晃的藤椅正睡在地上,讓人瞬間有了慵懶的感覺,內(nèi)墻上幾張泛黃地老房子照片被裝裱的很好,照片中老房子土墻上的《毛主席語錄》清晰可見,詢問主人得知這是小院兒改造前的“老樣子”,屋里陳設(shè)不多,一張沉香木的茶桌和樹杈衣架是主人親手打造的,配上這現(xiàn)代的餐桌,多元素結(jié)合讓這兒除了溫馨以外,更像一件別有用心的藝術(shù)品。
門外幾步遠(yuǎn)精修了一座六角涼亭,木頭紋路和圓形石桌石凳,顯得很雅致,在這里品茶閑談何嘗不是一件美事,或許就在這六角亭下,小院兒一定傾聽了,咽下了很多故事。遠(yuǎn)處有點綴的鄉(xiāng)親鄰居和旖旎地風(fēng)光,來到這兒,相機一定會囫圇吞棗地吃個滿飽。更值得一提的是屋后幾塊被精心裁剪的菜地,豆角、黃瓜、生菜、茄子等長勢喜人,澆完地的水管還在嘀嗒著水,自給自足,悠然自得的感覺瞬間找到我的根就在這里。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就是這座小院兒,一個清澈心靈的地方,漂泊的你為何不嘗試一下“舊事三舍”,來這里小住幾晚?
微博
微信公眾號
頭條號
抖音號
快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