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黨自上而下開展主題教育之際,6月26日上午涿鹿收費站黨支部走進了丁玲紀念館。這座具有時代意義和文學價值的紀念館似乎籠罩著一層神秘信息,激發(fā)著前來參觀者的好奇心。
當管理人員把門打開,我們輕聲踏入時,映入眼簾的便是丁玲手握書卷,含笑看向遠方的雕像。望著她的像,我仿佛丟了魂;看著她手握書卷燦爛的笑,我陷入了沉思:她為什么能夠?qū)P膹氖聦懽鳎疫€寫得那么好,讓《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成為文史上一顆耀眼的星。為什么?帶著這些疑問,我認認真真地去讀這座院落,去尋房間里留下的每一縷印記,去聽時間之河傳遞的每一聲訊息,不放過一角一落,不略過一草一木,直到找到答案:因為我們有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因為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因為我們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立場并發(fā)展了他的思想。
毛澤東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zhàn)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1947年7月至9月,劉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丁玲正是在參加土地改革時收獲了創(chuàng)作源泉,并將生活與藝術結(jié)合,寫下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融合了土地改革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揭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開展土地改革這一正確指引,印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丁玲雕像看向遠方的笑,她的笑,仿佛是她早已看到了新中國的勝利,看到了她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所蘊含的文學價值,看到了人民的希望和希望的明天。
走進丁玲,是走進她所處的那個時代,去感悟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去感謝中國共產(chǎn)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去堅定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根基層,便只顧風雨兼程。
當我們即將離開時,突然有人問:“這里只住了丁玲自己嗎?”“不是的?!边@一問一答,給這次的參觀又增色許多,值得我們深思,我們都是蕓蕓眾生,為什么有人能夠被忘記,而有的人卻被時代記憶,被喜歡的人紀念參觀,有時候可能我們在某一時段共處于同一個起點,就像丁玲,這里曾經(jīng)住著的何止她一人!
車穿過無際的田野,綠油油的禾苗正在陽光的照拂下茁壯生長,我告訴自己,努力吧,奮斗吧,我們已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已踏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我們要不負韶華,不負盛世,不負黨和人民的期許。
微博
微信公眾號
頭條號
抖音號
快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