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乃道德品行也;崇德,即追求高尚道德,力求身心俱潔。
善,乃善良;慈悲, 惡之死敵也;向善,即向往善良,并以之要求自己。
德先生與善先生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愛戴,尊崇。歷史上無數(shù)的圣人賢哲在告誡后人時,總會讓后人去拜訪這兩位先生,并與之終生為友。
《周易》有言: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一個人只有具有德,方能做出正事、真事;只有具有了善,才能不愧為人類社會一分子,才能讓靈魂清泠透徹。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言社會太冰,他們說小悅悅事件尤顯人心之冷;艾滋病拆遷隊,飲水機偷毒案尤顯人心之惡。他們心中就當年的雷鋒一個好人,覺得現(xiàn)在的人都變了,把德和善都拋棄了,于是他們自己便也無情,也冷漠。殊不知,當下真實存在的一些不和諧現(xiàn)象,正是我們奮起的原因,而絕不是冷漠的借口。的確,雷鋒只有一個,可雷鋒精神卻鑄在千萬人的心中。
習近平曾指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我們要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讓越來越多的人為實現(xiàn)中國夢有一分熱便發(fā)一分光。
在這個嶄新的時代里,崇德向善應成為每個人必需的品質,試想,人人都崇德,人人都向善,心能不安乎?人能不和乎?國能不強乎?
首先,我們得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感受善的心。河南省上蔡縣蘆崗鄉(xiāng)文樓村村官魏華偉,曾是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后在清華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學位。他完全可以在北京就職,享受生活,令人詫異的是他選擇了當一名大學生村官,且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這文樓村可是一個“艾滋病村”!全村三百多人患有此病,魏華偉到任后,竟在兩個月時間里親自走訪了全村七百多戶人家。之后他又設定三年規(guī)劃,搞蔬菜種植,食用菌種,帶領全村人民走上了致富路。他自己也從一個“白臉書生”轉變?yōu)槭愕摹昂谀槾骞佟薄?/p>
收養(yǎng)不同民族19個孩子的新疆阿尼帕夫婦,堅守麻風村十年的年輕醫(yī)療隊,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切身行動為善,他們無處得什么紅包或回扣,他們最大的報酬就是他們內心的安寧,滿足。
其次,我們要愿為善。有人說當下“從善如登”,甚至到了“行德施善有風險”的地步。不禁想起老兵爺爺常哼的幾句:“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保衛(wèi)祖國,誰來保衛(wèi)家”,現(xiàn)在該吟“你不崇德,我不向善,誰來構建和諧家園”了吧。
昔有千萬兒女抗戰(zhàn),今也應有億萬人民崇德向善。演員古天樂就一直在低調行善,創(chuàng)辦了“古天樂慈善基金會”,其個人捐款就達數(shù)百萬;成龍,韓紅等名人也都積極參與公益。他們固然值得贊揚,我們也不必為不能像他們那樣捐巨款而懊喪,我們自己也可向善,行善。
如習大大說的那樣:雷鋒精神,人人可學。把樓道內的玻璃片掃起,將盲道上的磚塊移開,向師長的一句問好,如此種種,都是德,是善。只要我們內心真正的想崇德,向善,有什么東西能阻擋我們呢?
正如紀伯倫所言: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殿宇,你的宗教。一個人是否具有某種品質,全在于他是否有相應的行為。知其善而不為者,不愚則冷;真正崇德之人,必處處得體,考慮他人;真正向善之人,也必時有善行,不斷發(fā)熱發(fā)光。
人人都向善,處處是天堂。懷至善之心,走至明之路。
讓道德之光,照亮前方,讓向善之魂,永駐心房。
微博
微信公眾號
頭條號
抖音號
快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