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陽光熾熱,熱浪滾滾,而那聲聲蟬鳴,宛如大自然奏響的獨特樂章,為這個炎熱的季節增添了一份別樣的韻味。
王養浩曾在他的散曲中寫道:“驚蟬鳴,梅雨道已盡。酷夏炎炎汗水涔,頑童紛紛碧水浸。昨夜入夢境。舉目望窗外,紅日映云彩。笑指仲夏睡蓮開,翠柳濃蔭來。”這蟬鳴,仿佛是夏日的使者,宣告著酷夏的來臨。
兒時的夏秋季節,午休時在院子里的棗樹下鋪上涼席,伴著高高低低的蟬鳴入睡,那聲音別樣動聽。麥收過后,蟬蛻出土,小小的精靈在雨后的夜晚悄悄鉆出,爬上高高的樹,完成蛻變。
抓知了猴和粘飛蟬是童年最快樂的事。在父親的帶領下,拿著手電筒和罐頭瓶去村外樹林捉知了猴,那些笨笨的知了猴一看到光亮就會掉到樹下,乖乖就擒。母親將其腌制后油炸,香酥可口。而粘飛蟬則充滿樂趣,用面粉揉出的面筋作工具,悄悄將竹竿伸向蟬的翅膀,屏息靜氣,收獲滿滿。
蟬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充滿力量。它飲露不食,只為在這個夏天盡情歌唱。“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的詩句更是賦予了蟬高潔的品質。
蟬鳴聲聲,詮釋著夏的酷熱,傾訴著心的情結。它的叫聲在寂靜的鄉村為人們的聊天伴唱,為勞作一天的農民解乏。若幾十只蟬一起叫起來,那聲音如驢吼,如馬達轟鳴,又似風聲雨聲,氣勢非凡。
在這炎炎夏日,蟬鳴是大自然的饋贈,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也讓我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與回憶。這小小的生靈,用它短暫而熱烈的生命,為我們奏響了一曲曲動人的夏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