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將近,我的工作假期和孩子的寒假假期碰撞出河南省博物院之旅。本想著一個鄭州市里的博物院能有什么重量級的文物呢,也就是一兩件鎮(zhèn)館之寶吧,進去以后,簡直顛覆我的認知。
泱泱華夏,擇中建都。河南博物院,—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透過一件件文物,回顧朝代更迭。
風月無古今,情懷自深淺,你在時間那里,而我在這里。新石器時代-夏商時期一西周時期一東周時期一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一隋唐時期一宋金元時期一明清河南—國寶特展。金燦燦的是歷史,放慢腳步,歷史拉開帷幕。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武則天金簡,它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通與武則天有關的可移動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這件金簡為長方形,長36.2厘米,寬8厘米,厚約0.1厘米,重223.5克。金簡上雙鉤鏨刻銘文3行63字,內(nèi)容為:“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p>
聽講解員說,武則天金簡的發(fā)現(xiàn)過程充滿了傳奇色彩。1982年5月21日,河南省登封縣的農(nóng)民屈西懷在嵩山采藥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塊金屬片。他最初以為是普通的金屬片,但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上面刻有字跡。由于擔心文物被倒賣,屈西懷將其上交國家,最終成為河南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
這件文物不僅是武則天為了除罪免災而制作的道教祭祀用品,也是研究唐代歷史、武則天政治思想、書法藝術以及古代投簡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金簡上的文字反映了武則天對道教的信仰和她在政治生涯中的復雜心態(tài)。
賈湖骨笛、金縷玉衣、云紋銅禁、蓮鶴方壺,當然還有四神云氣圖,它比敦煌莫高窟的壁畫還早了630年,被譽為“敦煌之前的敦煌”。河南省博的文物讓我眼花繚亂,鎮(zhèn)館之寶更是讓我詞窮到只能感嘆精妙絕倫??粗嚆~器上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斑斑銹跡,和歷朝歷代都有著的精美酒器,很是好奇,古人的煩惱是什么?他們借酒消的是什么愁呢?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里,我們渺小如塵,真的要打起精神好好生活,世界如此之大,我們體會的還有很多很多。
文物永遠有一種能讓人與時空對話的神奇能力,每一個物件都有屬于它的主人和故事。開啟你的旅程來探索吧!
微博
微信公眾號
頭條號
抖音號
快手號